欢迎来到一朵茶叶网,让您更懂茶【侵权删除】

设置首页|添加收藏|保存桌面|网站地图xml|Tags标签

洞庭碧螺春是苏茶的旗帜,也是中国绿茶的金牌

茶叶新闻

300多年了,康熙大帝御赐的光环仍然笼罩着洞庭碧螺春。 不论是十九世纪世界茶业变局,还是二十世纪中国茶业的迭代,几乎所有的茶叶都在变,只有洞庭碧螺春仿佛是世外仙姝,一副超凡脱俗,卓尔不群的样子。 中国茶业在过去20年间的改变超过了过去200年的变化,但洞庭碧螺春没变。 几乎所有的茶叶制作都机械化了,

洞庭碧螺春是苏茶的旗帜,也是中国绿茶的金牌

300多年了,

康熙大帝御赐的光环仍然笼罩着洞庭碧螺春

不论是十九世纪世界茶业变局,还是二十世纪中国茶业的迭代,几乎所有的茶叶都在变,只有洞庭碧螺春仿佛是世外仙姝,一副超凡脱俗,卓尔不群的样子。

中国茶业在过去20年间的改变超过了过去200年的变化,但洞庭碧螺春没变。

几乎所有的茶叶制作都机械化了,洞庭碧螺春茶仍然在用手工炒制。

十大名茶家族几乎都在探索产业化,只有洞庭碧螺春还在一家一户地种茶。

中国茶叶从1949年时的数万亩发展到2020年的4000多万亩,但洞庭碧螺春的实际种植面积似乎从来没超过3万亩。

  

科技人员很早就啧有烦言,苏州的碧螺春该变变了。其主旨是茶树要改造,栽培、植保、病虫防控要规范,手工制茶应该改弦更张使用机器制茶,追求标准化,洞庭碧螺春还要考虑品牌化,不分青红皂白地使用“洞庭碧螺春”这样一个公共品牌,最后会毁掉洞庭碧螺春。

苏州人不为所动。

唯一让洞庭碧螺春的经营者感到不安的是市场。

从隐隐约约,到越来越明显,西湖龙井的市场收益相比洞庭碧螺春已经绝尘远去。

洞庭碧螺春每500克5000元的价格很难支撑,3000元的价格也越来越难以为继,如今很多茶不得不降到千元以下。

因为有冒牌的碧螺春

很多,越来越多

甚至假作真时真亦假。

纯正的洞庭碧螺春也逐渐显露出尴尬的神情。

因缺少统一的技术标准,大多商品茶品质不稳定,抛开各种外在的品相,口感也时厚时薄。

本来,洞庭碧螺春的固有气质是绝无仅有的,汤色如玉,香气清洌,口感醇厚浓郁,持久的回甘,只有太湖左岸的洞庭山才有的味道,这或许正是传说让圣上龙颜大悦的硬核,也是洞庭碧螺春雍容典雅的气质。

这种气质来源于洞庭山独有的气候地理条件,也来源于茶果间种的种植特色。

洞庭碧螺春与枇杷、杨梅、金桔等10多种果树共植共生,有人把碧螺春特有的香气归结为花果香,应该是十分有道理的。茶农也是果农,茶只是洞庭山农家的多种收益中的一个而已,几乎很少有人完全靠茶叶过生活。他们有的在采茶季直接把茶树鲜叶卖给大户或茶厂,有的自己直接炒制。

于是,一到清明时节,洞庭山满大街是茶,几乎所有的饭店、百货店、菜场等各种店铺,甚至银行、手机店、五金店都有卖茶叶的,热热闹闹的洞庭碧螺春的世界。

由此可见洞庭碧螺春改变不易。但时代变了,变得天翻地覆,洞庭碧螺春不变也得变,再不变,前途堪忧。

2022年1月13日是个对洞庭碧螺春茶很特殊的日子。江苏省茶叶协会和江苏现代茶业技术体系第一次在洞庭碧螺春的老家举行了一届年会。这个年会内容很多,但所有关注茶业的人都能感觉到一种针对洞庭碧螺春茶的心理目光。

  

来自权威的安徽农业大学宛晓春教授在会上不厌其烦地讲述了当前绿茶加工各环节、多种类的技术与装备。针对碧螺春,他提及无性系良种要提升比例,茶园的生态安全要加强保障性。

中国茶叶商学院的欧阳道坤针对江苏茶叶更是直言不讳地提出批评:名优茶竞争示弱,增长乏力,茶业态不够丰富,创新几无亮点,虽然没有明指碧螺春,但苏州人不会不感到汗颜。茶树品种优化,种植规范升级,发展个性化庄园,已经成为茶界的共识。

洞庭碧螺春的最大营销商之一的三万昌茶业公司董事长张建良的发言引人关注。他提到:洞庭碧螺春茶近年开始开展茶园“一张图”项目建设,筛选优良茶树品种;改良茶园酸化土壤,推进洞庭山碧螺春茶园肥水管理,推广有机肥料,综合运用茶园绿色栽培管理技术。

优化茶果间作比例及品种,推进茶果间作良好模式标准化;

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制的洞庭山碧螺春茶感官分级标准样品顺利通过国家评审,完善了洞庭山碧螺春茶标准管控机制,为洞庭山碧螺春分等分级和质量标准检测提供实物依据。

积极开展茶叶标准示范园建设,通过改善茶园基础设施,优化茶园沟渠布局,以点带面不断推进洞庭山碧螺春茶园标准化建设。

这是原产地商界对洞庭碧螺春茶业最具权威的动态信息传递。洞庭碧螺春经营者也在想方设法改变传统。

  

来自江苏政府官员的批评更直截了当:如何解决有“清气”少香气的饮茶体验要靠茶科技,茶科技要解决茶产业的基础问题。

茶产业历来表现更多的自然性。这么多的人关注碧螺春是一种特别的关心,这种关心很难得。康熙皇上是保护不了洞庭碧螺春的,茶文化要在时代潮流的气场中得到发扬,但传统不是现实,茶文化不等于茶产业,产业振兴的基础力量来自科技,来自当地的人。

洞庭碧螺春毕竟是苏茶的一面旗帜,也是中国绿茶的一块金牌,对于一个农户来说,或许碧螺春和枇杷、杨梅没什么差别,但如果失去了碧螺春,苏州和苏州人就丢掉了一种气质。(完)

  

原创:扫叶楼散人

来源:苏茶七君子,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咨询反馈
扫码联系

加我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