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朵茶叶网,让您更懂茶【侵权删除】

设置首页|添加收藏|保存桌面|网站地图xml|Tags标签

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包静:中国茶传承仍面临挑战,需更多人参与

茶叶新闻

从杭州西湖往西三公里,有片被茶园包围的中式传统建筑群。这里是闻名天下的西湖龙井茶出产地,也是中国茶叶博物馆的坐落之地。作为全国唯一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的国家一级博物馆,馆里5000余件藏品涵盖了中国历代关于茶的历史。11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包静:中国茶传承仍面临挑战,需更多人参与

从杭州西湖往西三公里,有片被茶园包围的中式传统建筑群。这里是闻名天下的西湖龙井茶出产地,也是中国茶叶博物馆的坐落之地。作为全国唯一以茶和茶文化为主题的国家一级博物馆,馆里5000余件藏品涵盖了中国历代关于茶的历史。

11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包静兴奋地说,“这是中国向世界敬的一杯醇厚馥郁的文化茶。”

包静认为,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国茶传承仍面临诸多挑战,这需要更多人参与到遗产保护工作中去。在她看来,保护非遗项目像是和生活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打交道,尽管平平淡淡,但需要人们持之以恒地努力。

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包静。受访者供图

“中国茶文化的传播没有围墙”

中国茶叶博物馆有双峰馆区和龙井馆区两个部分,两馆区之间由“乾隆御道”和“龙井八景”相连。博物馆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和茶园相融,花廊、曲径、假山、池沼、水榭等逶迤勾连。

包静介绍,中国茶叶博物馆双峰馆区是一个“馆在茶间、茶在馆内”的无围墙博物馆,通过文物、图文资料和复原场景,呈现出茶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中国茶文化形成于魏晋南北朝,当时的饮茶主体多为上层贵族、士人;而到了唐宋,茶叶才真正进入大众的日常生活。

“人们一般形容平淡的生活,都会用‘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七个字。可见茶已经是普通人日常生活里的一部分了。数千年来,茶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念和精神品格。”包静说。

中国茶叶博物馆展厅里有一份近300年历史的茶样。包静介绍,该茶样是从载有近370吨茶叶的瑞典哥德堡号沉船中打捞上来的。1745年1月,瑞典东印度公司的远洋商船“哥德堡Ⅰ号”从广州启程回国,船上载有约700吨中国商品,在离哥德堡港不远处的海面触礁沉没。1986年,瑞典人进行水下考古,在残骸里打捞出大量茶叶和茶具。

包静说,作为茶文化的缔造国,中国的茶史就是技术改进、品种改良的历史,保证了技艺的传承、饮茶习俗的延续和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中国创造了体系完整、种类繁多、风格独特的茶叶文明,其深深扎根在中国人的生产生活中。

她认为,中国的茶文化传播是没有围墙的,茶文化里以茶敬客、以茶敦亲、以茶睦邻的内涵,在历史上被多个国家和民族吸收、接纳;同时,中国茶遗产项目促进了茶器、茶歌、茶戏等文化表现形式的发展,见证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

中国茶叶博物馆。受访者供图

现代化社会中的茶文化传承困境

数千年前,中国人就开始采茶、制茶和饮茶。在云南景迈山,当地民众栽培茶树、管理茶园已有1800年的历史。公元8世纪后期,陆羽写就《茶经》,这是中国最早系统阐述茶叶知识及实践的专著。

传统制茶工艺讲究、繁琐、庞杂。包静介绍,制茶师根据当地的风土,使用炒锅、竹匾、烘笼等工具,运用杀青、闷黄、渥堆、萎凋、做青、发酵、窨制等核心技艺,发展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红茶六大茶类及花茶等再加工茶,2000多种茶品,以不同的色、香、味、形满足民众的多种需求。

大多制茶师是通过家庭、社区的活动来参与传承的。比如在家庭中,饮茶、敬茶等相关礼俗由长辈传授给下一代;在社区中,相关仪式活动的组织经验和仪轨知识,通过长者口传身授实现代际传承。

包静认为,传统制茶技艺比较考验人的功夫和耐心,而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比较快,愿意去学采茶和制茶的年轻人相对比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非遗传承面临人才困境。另外,机械制茶也在冲击传统人工制茶的市场份额。

从传统社会过渡到现代化社会,人们的口味也发生了变化。许多人比较热衷快销饮品,即使饮茶,也不过是把茶视为清神提脑的工具。对于居住在城市里的人来说,人们忙碌地奔波于学业和工作中,缺少空余时间去慢慢品茶,也容易对传统饮茶方式感到陌生。

包静介绍,为做好茶文化的传承保护工作,中国茶叶博物馆将最大限度地参与到遗产的保护工作当中。“茶产业和茶文化还是要有机融合,茶因文兴,文因茶扬,这样才能进一步推进茶产业链拉长延伸,‘茶+文旅’‘茶+文创’‘茶+深加工’等都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做法。”

世代接力保护好“黄金叶子”

中国茶叶博物馆龙井馆区,坐落在翁家山茶山东麓,森林覆盖率高达70%,是具有山地园林景观特色的茶主题互动体验博物馆。游人登上龙井馆区最高处,可以在茶坛上远眺四周茶山。

“中国各地民众对茶品有不同的需求,江浙一带喜绿茶,闽台地区好乌龙茶,在西藏、青海、新疆、内蒙古等地,人们习惯用黑茶制作酥油茶、奶茶等。”包静说,茶不仅是有独特香气的“黄金叶子”,更承载着人们的情感。

“如客人来访要上茶,新婚夫妇在婚礼上要给双方父母奉茶,茶友之间聚会可以品茶、斗茶;茶农在固定节日要祭茶神。这些风俗习惯增进了家庭和睦、人际和谐和社会凝聚力,它们能够保留下来,是世世代代传承的结果。”包静说。

为了确保该遗产项目的存续力,增强传承活力,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于2020年12月成立保护工作组,联合制定了《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五年保护计划(2021—2025)》,鼓励传承人按照传统方式授徒传艺,依托中职院校和高等院校培养专门人才,巩固代际传承;举办保护传承培训班,加强能力建设;建立研学基地,编写普及读本,开展相关巡展活动,提高青少年的保护意识。

“数千年来,饮茶和品茶贯穿了一代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正是得益于辈辈相传,茶文化的内涵才随年月增长而更加丰富。而此次申遗成功,深化了中国人对中华茶文化发源发展的认知,进一步让人们体会到中国茶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从而更加坚定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包静说。

她告诉记者,作为对外交流与展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窗口,中国茶叶博物馆正在进一步丰富展览内容,提升展陈手段,特别增加了此次申遗相关的专题展,将“行走中的茶叶博物馆”品牌作用发挥好,推进项目数字化保护,加强学术研究,争取在更广泛的世界舞台上讲好中国茶的故事。

来源: 新京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咨询反馈
扫码联系

加我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