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朵茶叶网,让您更懂茶【侵权删除】

设置首页|添加收藏|保存桌面|网站地图xml|Tags标签

2022中国茶业十大热词

茶叶新闻

还有3天时间,我们即将告别2022年。笔者基于个人观察与自身经营体会,选择以下十个热词,来回看2022的中国茶业。照例,纯属个人观感,非唯一,不权威,权作引玉之砖。01新高2022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在其官网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该公报中“二、农业”显示,“

2022中国茶业十大热词

还有3天时间,我们即将告别2022年。

笔者基于个人观察与自身经营体会,选择以下十个热词,来回看2022的中国茶业。照例,纯属个人观感,非唯一,不权威,权作引玉之砖。

01

新高

2022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在其官网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该公报中“二、农业”显示,“茶叶产量318万吨,增产8.3%。”

这是中国茶叶年产量首次突破300万吨大关!

同时,多个省份宣告实现或者逼近“千亿茶产业”目标。

与此相对应,茶产业“产销失衡”的问题,更加凸显。

02

隔离

“要不要隔离?”

茶行业是一个走动较为频繁的行业——尤其是在涉茶人口以大几千万计的背景下。不过,在2022年,出门之前,可能都得先问问这个问题。

春茶季,就出现外地采茶工到茶产区后被隔离甚至遣返的情况。

即便没有隔离,在茶产区行走的时候,经常遇到因为找地方做核酸耽误时间或因为等候核酸结果而影响行程的情形。

上海两个月,对于春茶尤其是绿茶销售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北京健康码曾经频现的弹窗,使得进京出京都增加了难度,对茶行业的影响也是明显的。北京的两波疫情,影响更是直接。

无论是产区还是销区,“隔离”或者“封控”产生的影响,都很大。

03

物流

此起彼伏的疫情,使得物流多点受阻。

有时候,可能是发不出;有时候,可能是中转站被卡住了:不是卡一两天,长的可能是1个月甚至更多;有时候,可能是收件人收不了件。后两者都有可能让邮件在长途跋涉后被退回。

对于直播的包裹而言,这种物流状况,会直接影响到直播间的销售和评分。这种情况在上半年比较突出。

对于渠道商家而言,一是可能因此而影响了备货,二是可能因此损失了零售客户销售。

04

线上

线下的不畅与受阻,使得线上更显必要。

线上的形式很多,最为常见的如微信、抖音平台。

图文之后,视频和直播是线上推广最为热门的形式。

这背后,根本是数字化在经营中的体现。

05

干旱

今年入夏后,全国多地持续高温和长时间不降雨,导致茶园旱情,对茶叶生产和茶树生长产生了直接影响。像福建武夷山,直到10月份还在给茶园抽水抗旱。

各地也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努力将旱情的影响和损失减到最低。

从目前情况综合看来,2022年的干旱,尚不至于对2023年春茶生产造成重大影响。

06

取消

一年下来,听到各种活动被“取消”的声音。

一是直接取消,二是名为延期实则取消:比如,2022年不办了,延期到2023年再说;三是线上改线下:活动名义上还是办了,但实际上就是线下的取消,本质上就是大部分内容的取消。

这些活动,包括展会、年会和茶企自主发动的各种推广活动。

深圳华巨臣集团,是目前在全国各地主办茶叶展会最多的企业。笔者就今年茶展情况联系该集团杨文标总裁,杨总表示:

“原计划28场,实际开展7场:潮州、重庆(春)、济南、西安(春)、沈阳、深圳(春)、南宁。下半年基本没开成。茶博会对广大茶业企业具有开拓市场、品牌宣传、弘扬茶文化和引领茶业消费的作用。很多企业因为没有参展,都没有接到订单:特别是中小企业,很多是靠茶博会开拓市场。茶博会对企业开拓市场,影响太大了。”

07

冲击

疫情对茶企的冲击,在2022年表现得更为明显。

所有茶企的经营受到影响,绝大部分茶企的增长受到影响。

有多家茶企在2022年出现一定时期内发不出工资的现象。

有些民营茶企,因为自身特殊情况,被国企接手控盘。

有些茶企,如云南某茶企,进入了破产重整程序。

有些茶企,如安徽、浙江等地的某些茶企,直接进入了破产程序。

终端店面的关张,也是更为常见,尤其是一些之前靠炒茶拉动的终端店面,在2022年面临更大的压力。

当然,更大的冲击,是来自茶行业之外:许多行业受到冲击,许多经营主体不见了。更大的冲击,来自己于消费端。需求减少或消费降级,反过来对茶行业形成更深远影响。

08

煮茶

准确讲,是“围炉煮茶”成为了热词。

当然,更广义的煮茶,随着白茶市场的发展,以及部分黑茶消费的推动,形成了一种面上效应。

更早之前,6月份开始的“梦华录”的热播,引发了公众对宋代“点茶”。

透过“煮茶”和“点茶”,我们可以看到,本质上是“场景”的力量。

新场景,是面向未来的一束光。

09

非遗

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中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国家领导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于弘扬中国茶文化很有意义。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非遗”背后,是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是关键。

请注意,不是只吆喝“大师茶”或“国礼茶”。

10

折腾

尽管大环境压力大,但许多人还是在折腾。

只不过,在同样的大环境下,不同主体的姿势和动作各有不同。

头部茶企,借助品牌势能,还有的在攻城略地,还有的在谋求上市。

独立销售终端,许多恍如漂浮于惊涛骇浪之上的小舢板,屡临艰险:有的则借助于个人技能,尚能应对;有些则是因此而退场。

有些则是与品牌联合,形成整体力量,抱团前行。

有传统业务通过融合线上,争取到新的市场机会。

有团队致力创新,如基于抖音或微信,通过视频和直播开创出新天地。

有老店在关张,但也有新空间在亮相:尤其是茶产品与空间均衡融合的创新空间,成为一抹亮色。

纵观2022年,折腾的空间更加受限,折腾的方式老套有余而创新不足。

但还是得折腾:努力活着,努力保持在场上。

结语

进入12月,国家关于疫情防控的政策出现了密集调整:行程卡下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中外人员往来有了新规定。

时近3年,我们终于进入了后疫情阶段。

尽管与病毒的战斗还在继续,疫情的余波尚在,疫情的影响也还需要时间消除,但在“乙类乙管”后,我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终将逐渐回归常态,因为应急管控而带来的压抑感则是基本一扫而空了。

尼采说:“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变得更强大。”

我们终将迎来春暖花开。

我们终将迎来疫情后时代。

我们终将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去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让我们继续在一杯茶中汲取能量、创造美好和温暖生活。

咨询反馈
扫码联系

加我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