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朵茶叶网,让您更懂茶【侵权删除】

设置首页|添加收藏|保存桌面|网站地图xml|Tags标签

大理感通茶

大理感通茶是云南比较早的历史传统名茶,因产于大理感通寺而得名。感通茶生长在感通寺方圆近10平方公里圣应峰(又称荡山)、马龙峰山肢一带,处在莫残溪、龙溪之间。 

简介

大理感通茶是云南比较早的历史传统名茶,因产于大理感通寺而得名。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游感通寺后记载:"中庭院外,乔松修竹,间作茶树,树皆高三四丈,绝与桂相似。"清代余怀著《茶苑》,记有:"感通山岗产茶,甘芳纤白,为滇茶第一。"传统制晒青或烘青绿茶,现有全炒青绿茶。[1]

产地

感通茶生长在感通寺方圆近10平方公里圣应峰(又称荡山)、马龙峰山肢一带,处在莫残溪、龙溪之间。

茶树特点

大理茶的典型特征是,叶片卵圆,叶尖尾状,叶面平坦,革质泛光,嫩枝、芽鳞、叶背、花萼、花瓣、花丝均无毛,惟子房有毛,花柱5裂,凡未知茶树的形态与之相同者皆可认为是大理茶。[1]

品质特点

由于茶区具有雪山、云雾、清泉、沃上等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加上悠久的种茶、制茶传统,所产的感通茶经冲泡后,汤色嫩绿清沌、茶香浓郁、滋味醇甘,经久耐泡,历来被列为待客的上品,感通碧玉茶更是上品中的珍品。感通茶也是白族三道茶中的"台柱茶"。[1]

历史

早在明代大理茶就是当时云南的三个历史名茶之一(另两个历史名茶是普洱茶和凤庆产的太华茶)。据记载早在南昭、大理时期感通寺的僧侣已开始栽茶、制茶,茶已成为寺僧之业。经宋、元、明,感通寺的名声更大。明代有众多的文人在自己的著作有大理感通茶的记载。

感通茶在明代盛极一时,可惜从清代开始,感通茶逐渐消声灭迹了。不过如今当地政府以及有关茶厂已在恢复历史名茶-感通茶的生产。[1]

咨询反馈
扫码联系

加我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