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朵茶叶网,让您更懂茶【侵权删除】

设置首页|添加收藏|保存桌面|网站地图xml|Tags标签

我国古代十大茶经典故事,你知道吗?(我国六大茶类)

茶文化

 孙皓赐茶代酒据《三国志·吴志·韦曜传》载:吴国的第四代国君孙皓,癖好喝酒,每次设席,来客起码喝酒七升。不过他对博古通今而酒量不大的朝臣韦曜甚为珍视,每每例外。每当韦曜难如下台时,他便“密赐茶荈以代酒”。这是“以茶代酒”的很早纪录。2陆纳杖侄晋人陆纳,曾任吴兴太守,累迁尚书令,有“恪勤贞固,永远勿渝

我国古代十大茶经典故事,你知道吗?(我国六大茶类)

 孙皓赐茶代酒

据《三国志·吴志·韦曜传》载:吴国的第四代国君孙皓,癖好喝酒,每次设席,来客起码喝酒七升。不过他对博古通今而酒量不大的朝臣韦曜甚为珍视,每每例外。每当韦曜难如下台时,他便“密赐茶荈以代酒”。这是“以茶代酒”的很早纪录。

2陆纳杖侄

晋人陆纳,曾任吴兴太守,累迁尚书令,有“恪勤贞固,永远勿渝”的口碑,是一个以俭德著称的人。有一次,卫将军谢安要去拜望陆纳,陆纳的侄子陆俶对仲父召唤之品仅仅为茶果而不满,便自作主意,悄悄的备下丰厚的菜肴。待谢安来了,陆俶便献上了这桌丰筵。来宾走后,陆纳愤责陆俶“汝既不能够光益仲父怎么秽吾素业”。并打了侄子四十大板,狠狠教导了一顿。事见陆羽《茶经》转引晋《复兴书》。

3单道开吃茶苏

陆羽《茶经七之事》引《艺术传》曰:“敦煌人单道开,不畏寒暑,便服小石子,所服藥有松、桂、蜜之气,所吃茶苏罢了。”单道开,姓孟,晋代人。好隐栖,修行辟谷,七年后,他渐渐到达冬能自暖,夏能自凉,日夜不卧,一日可行七百余里。后来移居河南临漳县昭德寺,设禅室坐禅,以吃茶驱睡。后入广东罗浮山百余岁而卒。所谓“茶苏”,是一种用茶和紫苏调度的饮料。

4王濛与“水厄”

王濛是晋代人,官至司徒长史,他分外稀饭茶,不但本人一日数次地品茗,并且,有来宾来,便必然要客同饮。其时,士医生中还多不习气于吃茶。所以,去王濛家时,朋友们总有些畏惧,每次临行前,就戏称“本日有水厄”。事见《世说新语》:“王濛好吃茶,人至辄命饮之,士医生皆患之,每欲往候,必云‘本日有水厄’”。

5王肃与“酪奴”

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卷三载:“肃初入国,不食羊肉及酪浆等物,常饭鲫鱼羹,渴饮茗汁。都门士子见肃一饮一斗,号为漏,经数年已后,肃与高祖殿会,食羊肉酪粥甚多。高祖怪之,谓肃曰:“卿中国之味也,羊肉奈何鱼羹,茗饮奈何酪浆?”肃对曰:“羊者是陆产之很,鱼者乃水族之长,所好差别,并各称珍。以味言之,是有好坏,羊比齐鲁大邦,鱼比邾莒小国,惟茗不中与酪作奴”。

肃,即王肃,字恭懿,琅邪(今山东临沂)人。曾在南朝齐任秘书丞。因父亲王奂被齐国所杀,便从建康(今江苏南京)投靠魏国(今山西大同,是其都城)。魏孝帝随即授他为上将军长史,后来,王肃为魏立下军功,得“镇南将军”之号。魏宣武帝时,官居宰辅,累封昌国县侯,官终扬州刺史。王肃在南朝时,稀饭吃茶,到了北魏后,固然没有转变本来的癖好,但同时也很会吃羊肉奶酪之类的朔方食物。当人问“茗饮奈何酪浆?”时,他则觉得茶是不能够给酪浆做仆从的。意义是茶的品位并不在奶酪之下。不过,后来人们却把茶茗称作“酪奴”,将王肃的本意彻底弄反了。

6李德裕与惠山泉

李德裕,是唐武宗时的宰相,他擅长鉴水别泉。尉迟偓的《中朝段子》中记叙:李德裕居庙廊日,有亲知奉使说口(今江苏镇江)。李曰:“还日,金山下扬子江中急水,取置一壶来”。其人忘之,舟上石头城,方忆及,汲一瓶归京献之。李饮后,叹讶很,曰:“江南水味,有异于顷岁,此颇似建业石头城下水”。其人谢过,不敢隐。唐庚《斗茶记》载:“唐相李卫公,好饮惠山泉,置驿传送不远数千里”。这种送水的驿站称为“水递”。

时隔不久,有一名老衲参见李德裕,说相公要饮惠泉水,无谓到无锡去专递,只有取都城的昊天观后的水就行。李德裕大笑其神怪,便背地让人取一罐惠泉水和昊天观水一罐,做好暗号,并与其余种种泉水一路送到老衲处请他品鉴,找出惠泉水来,老衲逐一品赏以后,从中掏出两罐。李德裕揭开暗号一看,恰是惠泉水和昊天观水,李德裕大为讶异,不得不信。因而,再也不消“水递”来运输惠泉水了。

7苦口师

苦口师是茶的又名。

晚唐闻名墨客皮日休之子皮光业(字文通),自幼聪明,十岁能作诗文,颇有家风。皮光业容仪英俊,善讨论,气质潇洒,如仙人经纪。吴越天福二年(公元937年)拜丞相。有一天,皮光业的表兄弟请他品赏新柑,并设席招待。那天,朝廷权贵云集,筵席颇丰。皮光业一进门,对鲜活甜蜜的橙子置若罔闻,急呼要茶喝。因而,跑堂只好捧上一大瓯茶汤,皮光业手持茶碗,即兴吟到:“未见情愿氏,先迎苦口师”。今后,茶就有了“苦口师”的雅号。

8谦师得茶三昧

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苏东坡第二次来杭州上任,这年的十仲春二十七日,他正旅行西湖葛岭的寿星寺。南屏山麓净慈寺的谦师听到这个信息,便赶到北山,为苏东坡点茶。苏轼品味谦师的茶后,感应非统一般,特地为之作诗一首,记叙此事,诗的称号是《送南屏谦师》,诗中对谦师的茶艺赐与了很高的评估:

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

忽惊午盏兔毛斑,打作春瓮鹅儿酒。

露台乳花世不见,玉川凤液今安有。

师傅故意续茶经,会使老谦名不朽。

谦师治茶,有怪异之处,但他本人说,烹茶之事,“得之于心,应之于手,非能够言传学到者。”他的茶艺在宋朝很闻名气,很多墨客对此加以表彰,如北宋的史学家刘攽有诗句曰:“泻汤夺得茶三昧,觅句还窥诗一斑”,是很妙的综合。后来,人们便把谦师称为“点茶三昧手”。

9贡茶得官

北宋徽宗期间,宫阙里的斗茶举止很流行,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为了知足帝皇大臣们的愿望,贡茶的征收项目越来越多,建造越来越“别致”。据《苕溪渔隐丛话》等纪录: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漕臣郑可简创制了一种以“银丝水芽”制成的“方寸新”。这种团茶色如白雪,故名为“龙园胜雪”。郑可简即所以而受到宠幸,官升至福建路转运使。

后来,郑可简又命他的侄子千里到各地山谷去汇集名茶奇品,千里后来发掘了一种叫做“朱草”的名茶,郑可轻便将“朱草”拿来,让本人的儿子待问去纳贡。因而,他的儿子待问也公然因贡茶有功而得了官职。其时有人调侃说“父贵因茶白,儿荣为草朱”。

郑可简等儿子荣归桑梓时,便大办宴席,热烈不凡,在宴会时代,郑可简自满地说“一门荣幸”。此时他的侄子千里,由于“朱草”被夺正怒火中烧,登时对上一句“千里抱怨”。

10吃茶去

吃茶去,是很一般的一句话,但在释教界,却是一句禅林法语。

唐朝赵州观音寺高僧从谂禅师,人称“赵州古佛”,他喜好茶饮,到了唯茶是求的境界,因而也稀饭用茶作为机锋语。

据《指月录》载:“有僧到赵州,从谂禅师问‘新近曾到其间么?’曰,‘曾到’,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曰,‘为什么曾到也云吃茶去,未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喏,师曰,‘吃茶去’”。

禅宗考究顿悟,觉得什么时候何地何物都能悟道,极平居的事物中储藏着真理。茶对释教徒来说,是平居的一种饮料,险些每天必饮,因而,从谂禅师以“吃茶去”作为悟道的机锋语,对释教徒来说,既平居又深邃,可否憬悟,则靠本人的灵性了

咨询反馈
扫码联系

加我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