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一朵茶叶网,让您更懂茶【侵权删除】

设置首页|添加收藏|保存桌面|网站地图xml|Tags标签

左宗棠与湘阴茶

茶叶新闻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清长沙府湘阴县人。道光举人。早年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在院长贺熙龄(1788—1846)的引导下,趋于实学,深得陶澍、林则徐的赏识。咸丰二年(1852)在郭嵩焘、江忠源等人的劝说下,初为湖南巡抚幕僚,为湘军济师筹饷甚力,受曾国藩赏识。在曾国藩的保举下组建楚军

左宗棠与湘阴茶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清长沙府湘阴县人。道光举人。早年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在院长贺熙龄(1788—1846)的引导下,趋于实学,深得陶澍、林则徐的赏识。咸丰二年(1852)在郭嵩焘、江忠源等人的劝说下,初为湖南巡抚幕僚,为湘军济师筹饷甚力,受曾国藩赏识。在曾国藩的保举下组建楚军,于咸丰十二年(1862)初升浙江巡抚。旋即与法国人组织的“常捷军”一起进攻浙江太平军,攻陷宁波、绍兴等地。次年,升闽浙总督。咸丰十四年(1864)攻克杭州。咸丰十六年(1866)在法国人日意格的帮助下创办福州船政局,成为洋务派首领之一。光绪元年(1875)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次年大举出兵新疆,击败俄、英支撑的阿古柏侵略军,收复除伊犁以外的天山南北各地。光绪三年(1877)又“舆榇出关”,迫使沙俄交回所侵占的中国领土伊犁。光绪七年(1881)任军机大臣,调两江总督。光绪九年(1884)中法战争时,督办福建军务,力主抗击法国侵略者,病逝于抗法前线。

  左宗棠的后半生可谓叱咤风云,但他的前半生却与农桑特别是茶叶结下不解之缘。在出山之前,他“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过着半耕读半教书的生活。道光二十三年(1843)他以积年节余款项购得家乡柳家冲田70亩,“日巡行陇亩,自号湘上农人”,自署其门曰“柳庄”。他耕田种地,颇讲究科学技术,主要以所学得的古区田法从事耕种。然而,这时商品经济也逐渐有所发展,在湘北地区,主要是谷米、土布、茶叶、竹木等业。左宗棠适应了这种形势,他从安化引进茶种,除自己种茶以外,还宣传发动当地群众播种茶籽,广辟茶园。由于湘阴和安化同属洞庭湖区,土壤气候差不多,茶苗成功引种,当地农民种茶颇获其利,从而逐渐由左家塅、柳家冲发展到湘阴其他适合种茶的地方,茶农受益匪浅。左宗棠见种茶于农村经济大有裨益,在写给老师贺熙龄的信中高兴地说:“茶园所入,今岁差可了清国课。逐渐增加,于人事不无裨益,倘更桑竹之利成,其可以存廉耻而广惠爱者大矣。”到咸丰元年(1851),他又在给贺仲肃的信中写道:“山中小荀,新茶风味,正复不恶。安得同心数辈来吾柳庄一聚语乎?……兄东作甚忙,日与庸人缘陇亩。秧苗初茁,田水琮琤,时鸟变声,草新土润,别有一段乐意。出山之想,又因此抛却矣。”种茶的喜悦使左宗棠一度抛却了出山的念头,他一心教导老百姓种茶,受到老百姓称颂。他儿子左孝同在《先考事略》中写道:“府君于柳庄艺茶、种树,期尽地利,湘阴产茶,实府君为之倡”。

  左宗棠安家柳庄,前后14个年头,直至咸丰七年(1857)骆秉章与胡林翼为“醵金”买得长沙司马桥宅,才“自柳庄移家省城”。他经营柳庄的活动,学用结合,使他对“茶务”颇多体验,为他往后在西北的整顿茶务活动奠定了基础。 左公去世已有130余年,但他在柳庄倡导并身体力行带动的茶叶种植仍然充满活力,当地曾有民谣称:西有“左公柳”,南有“左公茶”。2010年,湘阴成立了“湖南左宗棠茶业有限公司”,拥有茶园基地1000多亩,生产经营“左公”牌系列黄茶黑茶绿茶红茶,公司悬挂的一副茶联耐人寻味:“左氏征边戎马月,天山笑饮柳庄茶”。

咨询反馈
扫码联系

加我微信

返回顶部